廣西百色:甜心寶物查包養網耕田也能“叫外賣”_中國網


“喂,秧苗送到哪兒?種幾畝?”早上7點,廣西壯族自治區百色市右江區四塘鎮育秧中間,負責人李麗梅的電話響個包養網 花圃不斷。掛斷電話,她敏捷設定社員起秧、裝車、給插秧機加油。8點整,大師準時奔赴服務田塊。

一個月以來,李麗梅被曬得漆黑。“天天都閑不下來,這些秧苗得像孩子一樣特別照顧。”李麗梅告訴記者,她本年接了2500畝育秧訂單,500畝已完成機械化種植。“外縣訂單不斷,但場地和人手都不夠,育秧中間房前屋后滿是秧苗。”

育秧中間往年建成,本年正式運營。李包養麗梅坦言:“開初怕沒訂單,把每畝360元的育秧種植價降到160元,沒想到一下來了2500畝訂單。從年夜戶到散戶,訂單不斷。忙不過來時,農戶就開三輪車來取包養秧。”正說著,一位年夜娘開著小三輪來取秧,李麗梅又繁忙開來。

在四塘鎮富聯村水稻種植片區,農機手周初軍駕駛八行插秧機穿越田間。30多分鐘,2畝水田插滿整齊的秧苗。“一臺插秧機一天能種30畝,深度合適、返青快,產量更高。對比人工拋秧,規整多了!”周初軍滿臉驕傲。

水田邊,種植年夜戶黃年夜姐忙著運秧苗。她家承包500畝地,年前預定了200畝秧苗。“現在只需耙好田,打個電話,機手就來種,太便利了!人工本錢高,沒這代育代種,我最基礎忙不過來。本年倒春冷,本身育的苗全廢了,來歲我包養網們全訂育秧中間的!”

南邊早稻最佳種植期到4月底。這種農業“外賣式”包養網服務,既搶抓農時,又晉陞了種植質量。工廠化育秧選良種、精培養,進步秧苗成活率,減少農藥應用,正成為越來越多農戶的“心頭好”。